大月和小月的口诀是什么
大月和小月都是我们常听到的词汇,指的是月亮的运行轨道和周期。那么,大月和小月的口诀又是什么呢?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。
大月口诀:
朔望望,月满满,十五夜到十六换。
十六清明,十七雷,十八风送柳絮舞,
十九小满,二十端,二一芒种闹翻天,
二二七夕情人节,二三处暑热到极限,
二四霜降告严冬,二五立冬冷冻人。小月口诀:
朔望望,月缺缺,三十夜见不到月。
二十九寒食,二十八,二十七小雨连绵绵,
二十六惊蛰春来到,二十五雨水多到烦,
二十四立春气温上,二十三大寒冻各地,
二十二元宵元夜来,二十一惊蛰轻轻唤。以上是大月和小月的口诀,大月和小月是因为月亮相对于地球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。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不是一圆形,而是椭圆形。地球依靠引力将月球绕地椭圆轨道逼近圆形,轨道上离地球较近的点叫近地点,离地球较远的点叫远地点,其中远地点离地球最远,直径比近地点大约4%。当月亮靠近地球时,距离比较近,所以看起来比较大,称为“大月”或“超级月亮”;当月亮离地球较远时,距离比较远,所以看起来比较小,称为“小月”。所以大月和小月与月亮相对位置的改变有关,但无论它们如何,都是美丽的。
大月口诀解析:
朔望望:朔日是农历一个月中的第一天,即新月,农历15日圆盘的盘面表示望日。所以说“朔望望”就是指从新月到满月的过程。
月满满:指满月。
十五夜到十六换:农历是以月相为基础,一个月满足29.5天左右,所以有些月份的15日是满月,有些月份的16日才是满月。
十六清明:清明节是农历24节气之一,节令是春分后的第15日或16日,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。
十七雷:按照惯例,农历二月是个雷月,这个月能有雷声的产生。
十八风送柳絮舞:指春季时节,气温升高,风吹拂树叶,使柳树的果穗随风而舞。
十九小满: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没有太阳时角度的时节。这一时节,我国大部分地区早稻才刚刚下种,万物含苞待放。
二十端: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。农历五月初五日因种种不同的原因,被赋予了许多意义和附加的传说,这一天又称为“端阳节”、“五月节”等。
二一芒种闹翻天:芒种节气意味着立夏过去了,开始要收割麦子了。据传,这个节气后部分的日子,天气会比较炎热,因此才有了“芒种闹翻天”的说法。
二二七夕情人节:七夕节,即中国传统节日的七夕节,是中国东亚地区的文化惯例之一,通常被称为“中国情人节”或“牛郎织女节”。也就是说,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日就是七夕节,一个有年代久远的节日。
二三处暑热到极限: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,每年8月23日或24日,我国以及一些其他亚洲国家都有庆祝活动。
二四霜降告严冬:霜降是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之一,每年在10月23日或24日,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,成为霜降。
二五立冬冷冻人: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,每年11月7日或8日,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始了。1立冬天气转凉,逐渐下降,预示着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。
小月口诀解析:
朔望望:同上。
月缺缺:指月亮不完全圆的状态。
三十夜见不到月:当月亮的轨道离开地球,并隐藏在地球的阴影之后时,我们将看不到月亮,这就是新月。
二十九寒食:我国传统节气,在农历三月重阳节前后,每年公历的4月4日或5日。
二十八:同上。
二十七小雨连绵绵:小雨是一种雨势较小的雨,与雷雨、暴雨相对,也是令人喜欢的雨。
二十六惊蛰春来到:传统节气惊蛰,是从分界点后开始感受到春天气息的一种春季气象现象,标志着气温变暖、春天开始发生。
二十五雨水多到烦:雨水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,通常在公历2月18日左右。意味着从此除冰想火,雪霜消融,所以发生降雨的概率相对较大。
二十四立春气温上:立春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,每年2月4日或5日,预示着春天开始。渐渐地,气温也会越来越暖和。
二十三大寒冻各地:大寒是中国农历年的最后一个节气,每年1月20日或21日。一般来说,它是一年中温度最低的时刻,因此也在各地冻得厉害。
二十二元宵元夜来: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,现在成为一个浪漫的节日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,传统上在这个日子晚上家家户户都会点起灯笼,赏花灯,吃元宵。
二十一惊蛰轻轻唤:同上。
在日常生活中,大月和小月的变化虽然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影响,但是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记忆。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口诀来辨别大月和小月,更能加深对节气的印象。口诀的制定,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人的生活状态、传统文化和天文学知识,也成为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的一种方式。
总之,大月和小月是随着月球公转轨道季节变化而产生的,由于不同之处,因此我们有了针对性的口诀来辨别和记忆。通过这种方法,我们不仅了解了月球轨道的变化,也更了解我们的文化。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